一、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概述
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是一種將污水處理各環節集成于一體的裝置,集物理、化學和生物處理技術于一體,通過多種工藝協同作用實現污水高 效凈化。其核心優勢在于占地面積小(僅為傳統工藝的1/3-1/2)、處理效率高(COD去 除率85%-95%)、運行成本低(電耗0.5-1.5KW·h/m3)及自動化程度高,尤其適用于土地資源緊張、處理量分散的場景,如住宅小區、旅游景區、偏遠地區等。
二、核心組成部分
(一)預處理系統
格柵池:攔截污水中的大顆粒懸浮物(如紙張、塑料等),防止后續處理單元堵塞。
調節池:均衡水質水量,減少沖擊負荷,通過攪拌裝置使油脂上浮便于去 除。
(二)生物處理系統
缺氧池:設置彈性填料攔截細小懸浮物,并利用回流硝化液進行反硝化脫氮。
接觸氧化池:采用新型半軟性生物填料,通過好氧菌降解有機物,溶解氧轉移率高,污泥產量低。
(三)沉淀與過濾系統
二沉池:豎流式設計,利用重力作用分離生物膜和有機顆粒,污泥定期氣提至消化池。
深度處理單元:根據需求配置砂濾器、活性炭吸附或膜生物反應器(MBR),進一步去 除懸浮物和微量污染物。
(四)消 毒與排放系統
消 毒池:采用紫外線、臭氧或氯片消 毒,殺滅病原微生物,確保出水達標。
排放口:設置在線監測設備,實時監控水質,達標后排放。
(五)污泥處理系統
污泥濃縮:減少污泥體積,降低后續處置成本。
污泥脫水:通過疊螺脫水機或離心機降低含水率,便于運輸和處置。
三、工藝流程詳解
(一)預處理階段
污水經格柵池攔截大顆粒懸浮物后,進入調節池均衡水質水量。調節池內設置預曝氣系統,提高抗沖擊性并減少惡臭。
(二)一 級處理階段
污水進入初沉池,通過沉淀去 除懸浮物和部分有機物。隨后進入缺氧池,利用回流硝化液進行反硝化脫氮,提高氨氮去 除率。
(三)二級處理階段
生物降解:污水進入接觸氧化池,好氧菌以填料為載體分解有機物,溶解氧由風機提供,曝氣器采用微孔設計,轉移率高。
沉淀分離:處理后污水進入二沉池,進一步沉淀生物膜和顆粒物,清水自流至后續單元。
(四)深度處理階段
根據排放標準,可選擇性地設置砂濾器、活性炭吸附或MBR工藝。MBR工藝通過膜過濾取代傳統二沉池,出水懸浮物幾乎為零,水質可達一 級A標準。
(五)消 毒與排放階段
消 毒池采用紫外線或臭氧消 毒,殺滅病原微生物。處理后水質需滿足《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》(GB 18918-2002)要求,達標后排放。
(六)污泥處理階段
沉淀池污泥定期氣提至污泥消化池,進行好氧消化穩定處理。消化后污泥量減少,定期由環衛部門抽運或脫水外運。
四、技術優勢與應用場景
(一)技術優勢
高 效節能:容積負荷高,生物降解速度快,運行費用低。
智能控制:PLC自動化控制,實時監測水質(pH、COD、氨氮等),支持遠程監控。
環境友好:全封閉設計無臭味外溢,化學藥劑殘留少,避免二次污染。
(二)應用場景
分散式生活污水:農村、社區、學校、景區等。
臨時性場所:建筑工地、營地等。
小型工業廢水:食品加工、電子廠、紡織廠等輕工業。
特 殊場所:醫院、養殖場等高污染負荷場景。
五、選型與運維要點
(一)選型建議
根據服務人口或日均用水量確定處理能力(通常按每人每天80-150升計算)。
小型處理(1-50噸/日):A/O工藝+紫外線消 毒。
中型處理(50-500噸/日):MBR工藝+臭氧消 毒。
大型處理(>500噸/日):分段式處理(如A/O+深度過濾)。
(二)運維要點
定期清理格柵和調節池,防止堵塞。
每3-6個月清理污泥,脫水后按環 保要求處置。
定期檢測出水COD、氨氮、總磷等指標,確保達標。
地埋設備需保溫,地上設備加裝加熱裝置。
湖南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通過集成化設計、智能控制和高適應性,成為中小規模污水處理的理想選擇。其模塊化設計、高 效處理能力和低運維成本,使其在環 保事業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。
以上內容來源于網絡,如果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刪除!
、
以上內容來源于網絡,如果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刪除!